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以下簡稱《目錄》),提出了綠色產業發展的重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有關負責人就此接受了記者采訪。
01 問:為什么要制定《目錄》? 《目錄》主要解決什么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明確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有力推動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有力有序推進,推動綠色發展已成為普遍共識。
綠色產業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手段。為落實中央推動綠色發展的要求,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綠色產業的扶持政策。但由于“綠色”概念較為宏觀、抽象,各部門對“綠色產業”的邊界界定不一,產業政策無法聚焦,存在泛綠化的現象,不利于綠色產業的發展。為此,亟需出臺一個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產業發展階段、資源生態環境特點、各方普遍認可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劃定產業邊界,協調部門共識,凝聚政策合力。
廣義的綠色發展貫穿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但政策、資金等資源有限。這客觀上要求我們在扶持綠色產業發展上要立足當下、厘清主次、把握關鍵,緊緊抓住現階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資源用在刀刃上。
基于以上考慮,在廣泛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以下簡稱《目錄》)。
02 問:《目錄》主要包括了哪些內容?
《目錄》共分三級,其中一級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6大類。
第一部分是節能環保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是主要從事資源能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裝備制造和產業活動的相關產業。主要包括高效節能裝備制造、先進環保裝備制造、資源循環利用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船舶制造、節能改造、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等內容。
第二部分是清潔生產產業。主要是指從事生產全過程的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相關產業。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綠色升級、無毒無害原料替代使用與危險廢物治理、生產過程廢氣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產過程節水和廢水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產過程廢渣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等內容。
第三部分是清潔能源產業。主要是構建清潔、高效、系統化應用能源生產體系的裝備制造和相關設施建設運營。主要包括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能源系統高效運行等內容。
第四部分是生態環境產業。主要是服務于我國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優化生態安全屏障,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主要包括生態農業、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等內容。
第五部分是基礎設施綠色升級。主要是提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化程度,提高人民群眾的綠色生活水平。主要包括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環境基礎設施、城鎮能源基礎設施、海綿城市、園林綠化等內容。
第六部分是綠色服務。主要是指為相關綠色產業提供智力支持和專業化服務的產業。主要包括咨詢服務、項目運營管理、項目評估審計核查、監測檢測、技術產品認證和推廣等。
同時,為進一步說明《目錄》中各產業的詳細情況,我們還編制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解釋說明》,逐一說明了《目錄》中每個產業的內涵、主要產業形態、核心指標參數等內容。
03 問:目錄編制過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原則?
《目錄》編制過程中,參考了國際上通行的綠色產業認定規則,以我國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攻堅重點工作和資源環境國情為點,廣泛聽取了各部門、各地方、各行業協會的意見建議。制定過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堅決與十九大精神對標,將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作為綠色產業的核心內容。瞄準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安全等重大任務,著力提升綠色產業對推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污染防治攻堅、生態系統保護的關鍵支撐能力。如為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將大氣污染防治裝備制造、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城市揚塵綜合整治、餐飲油煙治理、工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大氣污染重點區域氣化、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等產業均列入了《目錄》,基本覆蓋了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
二是切合發展基本國情。立足我國現實國情,既考慮國際綠色發展的新趨勢,又充分考慮我國的發展階段、產業現狀、資源保障能力、環境安全等基本情況。與國際上現行的綠色產業認定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如煤炭的清潔生產和利用在國際上被普遍認為不屬于綠色產業的范疇,但煤炭仍占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的60%以上,煤炭清潔化生產和利用對我國綠色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故也將其納入了《目錄》中。
三是突出相關產業先進性。既明確綠色產業相關領域,又對裝備產品設置較高的技術標準,推動相關產業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體現產業的先進性、引領性,防止低端化、同質化傾向,引導從業者精益求精,促進行業整體升級。例如在節能電機等大部分節能裝備制造中,都明確要求必須達到能效水平I級及以上,確保了技術指標的先進性。
四是助力全面綠色轉型。推動綠色發展是一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轉型,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生產和生活、資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目錄》充分考慮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綠色化升級,既包括制造業、建筑業等第二產業,也包括農業和服務業等一、三產業;既包括產業鏈前端的綠色裝備制造、產品設計和制造,也包括產業鏈末端的綠色產品采購和使用,力求涵蓋完整、全面。
04 問:《目錄》的發布對于促進綠色產業發展主要有哪些作用?
《目錄》是綠色產業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基礎和前提。我認為,《目錄》的發布對于綠色產業的發展主要有五個方面促進作用。
一是凝聚共識、有的放矢。《目錄》印發后,將作為各地區、各部門明確綠色產業發展重點、制定綠色產業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的主要依據,統一各地方、各部門對“綠色產業”的認識,確保精準支持、聚焦重點。
二是規范邊界、統一對標。《目錄》的出臺有助于遏制一些項目以“綠色”名義要資金、要政策,但資金并未真正用于綠色產業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依托社會力量,設立綠色產業專家委員會。逐步建立綠色產業認定機制,有序引入社會中介組織開展相關服務。
三是奠定基礎、逐項深入。在《目錄》的基礎上,各地方、各部門逐步在金融、價格、財稅、投資等方面制定以《目錄》為基礎的細化目錄和子目錄,指導各機關、團體、企業、社會組織更好支持綠色產業發展,著力提高《目錄》的可操作性。
四是提供依據、加強監管。《目錄》在劃定產業邊界的同時,也設定了相關行業的技術標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聯合相關部門,定期對各地區和從事相關工作的協會、委員會、認證機構、企業等進行指導或檢查。
五是服務大局、適時調整。《目錄》將根據國家重大任務、資源環境狀況、產業發展情況、技術進步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和修訂,確保相關支持政策始終能聚焦到對綠色發展有重大意義的產業上。